作为福州特有的“孝顺节”,拗九节自明代起便承载着“目连救母”的孝道精神内核。2022年该习俗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后,其文化价值更被赋予新时代意义。2月24日下午,为推动五育融合,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的非遗实践队积极参与了福州市委文明办、马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拗九敬老行 孝善润童心”2025年福州市“我们的节日·拗九节”主题活动马尾区专场,并受到了新福建、福州文明网和马尾新闻网的广泛报道。

活动在古韵新声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孩子们用鼓点激昂的《少年中国说》开启了全场,稚嫩的鼓声传递着家国情怀与少年意气。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的非遗实践队的学生志愿者们不仅在舞台下协助组织,还与老人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与互动,扶持行动不便的老人,确保他们能够舒适地参与其中。通过这些互动,学生志愿者们不仅传递了孝道文化,也加深了与社区长辈之间的情感联结,展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与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尊重。
主持人以闽韵乡音讲述了“拗九节”的历史渊源,随后通过《中华孝道》《让爱传出去》《孝心到永远》等歌舞节目,生动诠释了孝亲文化的现代价值。





随着演出的结束,马尾罗星儿童学园内飘着阵阵甜香。通识教育学院的非遗实践队师生提前三日走访了解社区长者,根据健康需求改良传统拗九粥配方,最终呈现低糖版养生拗九粥。非遗实践队学生志愿者李雨静南将最后一勺桂圆肉撒入锅内,滚烫的拗九粥在碗中泛起琥珀色光泽。她蹲下身,为身旁的幼儿园孩子整理汉服衣襟,轻声叮嘱:“递粥时要双手捧稳,说依嬷依伯(奶奶爷爷)拗九节快乐哦。”这幕“大手牵小手”的温度接力,成为省级非遗拗九节敬老服务最动人的注脚。





奉粥环节,学生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为独居老人林阿伯喂食并讲解粥料寓意:“桂圆代表团圆,莲子象征牵挂。“与此同时,学生志愿者们随社区志愿者入户送温暖,慰问行动不便的高龄群体,为他们送上“孝善三重礼”,实现了敬老服务的全覆盖。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志愿者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孝道精神的传承与当代意义。学生志愿者陈涓水表示,这次活动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通识教育学院书院社区中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理念,感受到孝道教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去践行和传承。学生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文化,传承和发扬福州传统文化,将爱与责任传播给更多的人。